中国消费者报报道 保护消费者权益是民法市场监管部门的重要职责,是典时代市场监管执法的核心和基础性功能。
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较为健全,消费民法典是权治保障基础性法律制度,此外,益保不仅有独立的护法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,还有多部法律将保护消费者的民法合法权益写入立法目的之中,如《反垄断法》《反不正当竞争法》《广告法》《产品质量法》《食品安全法》,典时代都是消费市场监管部门执行的法律。通过规制不同类型的权治保障违法行为,从本质上保护消费者的益保合法权益。如《反垄断法》形式上规制的护法是垄断行为,维护的民法是竞争地位,但在反垄断司法、典时代执法实践中,消费将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作为裁量的重要因素之一。特别是随着平台经济的迅速发展,竞争秩序对消费者的影响更加显著。二选一、大数据杀熟、侵犯个人信息依法获得保护的权利等等,既危害了竞争秩序,又直接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。
近期,市场监管总局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,完善市场监管法律制度,加大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。一是积极推动制定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》,着力解决消费者关注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,提升制度的针对性、有效性。二是出台《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》,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,国家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、增强国际竞争力,支持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,同时要依法规范发展,健全数字规则;要完善平台企业垄断认定、数据收集使用管理、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范,为此,市场监管部门对《网络交易管理办法》进行修订,起草了《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》。针对网络交易活动中违法行为频发、消费者投诉较为集中的几类问题作出明确规制,如用户信息的收集使用,以虚构交易、编造用户评价、误导性展示、虚构流量数据和互动数据等方式开展不正当竞争,发送商业信息,搭售商品或服务,自动续费服务,格式条款等。三是《规范促销行为暂行规定》,随着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,商家在开展促销时,除常见违法行为外,各种新型的、更加隐蔽的违法促销手段层出不穷,很多属于市场监管法律规制的范畴。如促销过程中利用虚假商业信息、虚构交易或者评价等方式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,欺骗、误导消费者;假借促销名义,通过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他人,以谋取交易机会或者竞争优势的商业贿赂行为;在促销活动中提供的奖品或者赠品是侵权或者不合格产品等。为此,市场监管总局出台部门规章 ,对促销行为的一般规范、有奖销售和价格促销等行为规范做出明确规定。
此外,正在制定完善《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的规定》《禁止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规定》,直面新技术带来的法律挑战,不断完善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认定标准,及时弥补规则空白和漏洞,充分发挥反不正当竞争制度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。(市场监管总局法规司 徐一文)
责任编辑:24
中国消费者报南京讯王欣记者薛庆元)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2020年对一起特大假冒“星巴克”咖啡案提起消费民事公益诉讼详见《中国消费者报》2020年11月25日1版《假冒&l ...
中国消费者报报道买了1个月的会员,却被连续扣费8个月,自动续费1500多元……近日,多名消费者向《中国消费者报》反映,职场招聘类APP脉脉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动扣费,申 ...
中国消费者报深圳讯记者黄劼)晚上还在低价销售培训课程,第二天却发出停业的通知,深圳市洛德音乐培训公司以下简称洛德公司)卷走消费者所缴费用后失联,这是深圳市消委会近日曝光的今年2月投诉量最多的一家企业。 ...
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李建)日前,河北省消保委发布公共场所停车服务情况调查报告。调查显示,92%的参与者对停车场的整体情况选择了“满意”,满意率较高,收费过高、停车秩序混乱、车位 ...
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谭思静)春节假期,中国园林博物馆洋溢着浓厚的年味儿,游客纷纷涌入,体验博物馆里别样的春节氛围。园博馆的非遗文化市集成为热门打卡点,吉祥物“兔儿爷”栩栩如生,京剧扮 ...
中国消费者报成都讯记者刘铭)《中国消费者报》于2020年12月21日对民宿团购平台“寄居蟹”强制要求消费者花钱护单,引起众多消费者投诉的情况进行了报道。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 ...